张大娘老伴去的早,好不容易将一个妙龄的闺女养大了,却又被那该死的刘地主找茬,做了姨太太。两年都不曾见过自家姑娘,哪怕是在地主中做工,常年往地主府后院去,都不曾碰上过。后来,不知是听哪位乡亲说她家姑娘入府那日便被刘地主折磨的不成人样,早早的撒手人寰了。自此,张大娘便一蹶不振。沈家到这玉泉村中,少说也得有小半年之久了,从未瞧见过张大娘在村里溜达。一年四季,没有田地种,便靠着地主府每月发的那五十文工钱过活。那日,在小广场上的字字泣血,是沈家人第一次瞧见这位张大娘,更是在杜县令的审问之中,得知了张大娘的过往。年近半百的老大娘,却被那地主府如此剥削!当真是可恶!沈老太担心张大娘独自一人在家,过年吃不上一口热乎的饭菜,便想着将人喊来自家一同过年。许是张大娘担忧给沈家人添麻烦,连连拒绝了沈老太三次。沈老太想到跟自己年龄差不多的老妇,根本按耐不住,不管家里有啥吃的都要给张大娘送上一半。【张大娘虽说老年丧女,却是一脸福气相,日后必有大用。】【窝们对她好,便相当于结了善缘了。】珞宝早在那日瞧见张大娘之时,便算出这位张大娘跟寻常人不同。按理说她命中还有一子,却从未听她提起过。沈老四听了老娘的话,乐呵呵的将饺子送到了村长家隔壁的张家,不等张大娘拒绝,一溜烟跑了。张大娘手中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站在院子之中望着天空,听着家家户户响起的鞭炮声以及欢声笑语,眼泪止不住的落在饺子碗中。一时间,她心中多了一丝感动,对沈家更是十分感激。沈家人皆是顶顶好的人,这村里也唯有沈家人能将她当人看。她这老太婆都半截身子入土了,居然也能体会到被人惦记的滋味。………沈家门外,沈老四麻溜的跑回家中,便瞧见自家老娘正一脸欢喜的站在门外等着他。“咋样?给张大娘送去了吗?”“这回,没把东西推出来吧?”沈老太一脸期待的询问道。沈老四闻言,挽着自家老娘的肩膀,笑着摇了摇头。“走走走,吃饺子!”沈家一片其乐融融。吃了饺子,沈老三便早早的骑着杜县令送沈家的高头大马,往县城当值去了。“娘,我城里的人说,大年三十晚上县城里头热闹的很,还有花灯看呢!”“咱们晚上也去逛逛呗?”沈大伯母一脸期待的看着婆母说道。沈家的小子们听了这话,也眼冒精光,纷纷央求。沈老太闻言,大过年的不想让家人们失望,等了许久,见小乖宝也是双眼亮晶晶的,并未有何不妥,大手一挥便同意了。沈家众人见状,高兴得手舞足蹈。傍晚,沈二伯母高兴的炒了一大桌子菜。沈家人早早的用了晚饭,拎着食盒便赶着驴车往县城去了。一家人刚好在周县城门口处瞧见沈老三,沈氏忙把从家中打包的吃食给了沈老三。沈老三接过媳妇亲手递给他的餐食,那叫一个开心。沈家人的驴车赶到西街之时,杜家的马车在街口等候许久。杜夫人瞧见沈家三位夫人搀扶着沈老太,沈老太怀里还抱着珞宝,笑着便朝着沈老太走了去。沈老太瞧见杜夫人之时,脸上带着一抹歉意。“实在抱歉杜夫人,俺们来晚了!”杜夫人闻言,连忙摆了摆手:“不晚不晚,这灯会也才刚刚开始罢了,咱们进去吧!”说罢,她从沈老太怀里接过小珞宝,步履轻快的跟沈氏走在最前头。沈二伯母担心这大街上人挤人会挤到婆母,双手搀扶着婆母,让婆母走在她身侧。沈老太这次倒是不曾逞强,啥都依着孩子们。【哇!辣个小狐狸面具,好看哇!】杜夫人抱着珞宝经过一家面具摊,珞宝一眼便被摊位上挂着的狐狸面具吸引了。杜夫人闻言,连忙给下人使了个眼色,不出片刻,狐狸面具便被下人拿到了杜夫人手中。【哇!】珞宝瞧着杜夫人手中拿着的小狐狸面具,眼神更加明亮了。沈氏见状,想着今个儿是大年夜,便也由着两人去了。珞宝见娘亲并未阻止,转头便给了杜夫人一个大大的香香,哄得杜夫人高兴的不行。她笑着将面具戴在珞宝脸上,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这狐狸面具尤为精致,再配上珞宝今日穿的红色珍珠小袄,那叫一个般配!这样的珞宝瞧着便像是九天之上,不谙世事的小仙女一般。杜夫人笑着捏了捏珞宝的小鼻子。“这孩子最近越发灵动了!”沈氏闻言,笑着点了点头,她也认可杜夫人的话。她家珞宝本身就是个福娃!珞宝听着娘跟杜夫人的夸赞,高兴的手舞足蹈。趁众人不注意之时,意念一动,两块糖果被她牢牢的握在手里。她再三确认路过的人,趁着两人说话之际,飞速的将糖果放到了两人口中。沈氏跟杜夫人刹那间,只觉得口中一片甜滋滋的。瞧着珞宝狡黠的目光,不用猜也晓得是谁干的,两人宠溺的掐了掐珞宝的小脸蛋。珞宝被两人掐的吃痛,眉头微皱。这副模样在两人眼中,更加可爱了。“小小人儿,倒是喜爱皱眉。”珞宝冷哼一声,并未反驳,注意力早就被前面的花灯给吸引了。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花灯如同波浪一般,映射众人眼前,宛若星河阵阵,看的人眼花缭乱。远处鼓声连天,歌声飞舞,一片祥和。此情此景,沈家人只觉得心中满是幸福。这大抵便是人间最美好的岁月……忽的,不知人群中,谁喊了一声:“有刺客!快跑!”原本拥挤的人群飞快往前跑,生怕被刺客盯上,更加拥挤。沈氏跟杜夫人连忙反应过来,将珞宝护在怀里,打算往县令府方向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