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芳是被吵醒的,交谈声,鸡叫声,狗叫声。在这个小村庄的早晨真的是跌宕起伏。
有了分家的念头,首先就得先探一探家里人的口风,先从两个哥哥入手,简单的用了早饭,蔡建国哥仨就一起去上学了
“二哥,昨晚上的鱼我没吃到”
“没事,二哥下次还去抓,咱们去外头偷偷的吃”
“哥,我不想和大家凑在一起吃饭了,奶奶那么偏心”
“咱家孩子多,靠爸爸妈妈是供不起咱仨上学的”大哥突然说了话。
蔡建芳突然明白了蔡文浦和妻子朱春兰为什么不去反抗。
在这个年代供三个孩子上学仅靠蔡文浦种地是供不起的,虽然学费不贵,但孩子们光吃饭不干活就是很大的负担了,这也是为什么蔡文浦两口子对于作为廉价劳动力没有什么怨言的原因。
可是,蔡建芳却知道,上一辈子大伯蔡建国初中毕业,老爸蔡建军连初中都没上完,也就是说除了20岁去了美国的老姑不清楚到底是怎么离开的以外,大伯老爸并没有上多久的学。
也就是说虽然供养着几个家庭,可是大伯和老爸还是没能够上完学,既然这样,那分家就势在必行了。
也许83年的蔡建芳不能解决家里没有收入这个问题,但是作为一个有着未来灵魂的蔡建芳有什么办不到的呢?
1983年,那可是遍地的商机,一部分地区已经在逐渐取消各种“票”,虽然粮票和肉票,还有要买电器的工业券仍然存在。但是,国家现在是允许农民自己做小买卖的。
对于蔡建芳他们这种没有什么关系的家庭来说,想要变富起来只能从个体户开始干起,个体经营投资不大回报迅速是最能解决眼下的困境的。这个年代的个体经营可是很吃香的,比在工厂上班会挣得多的多。
后路想好的蔡建芳坐在课堂上开始谋划分家。最大的矛盾冲突应该就是不让哥仨上学,但大哥刚上初一,也就是说还有两年时间才会爆发,那么没有冲突点就必须自己制造冲突点了,什么会让大家庭分崩离析,只有钱才能让人看清楚现状。可是?怎样会产生钱的冲突呢?
蔡建芳暂时想不出什么办法,也只好认真的听老师讲课(认真啥呀,这内容也太简单了)
放学路上蔡建芳看见了一些小混混打扮的在路上收保护费。
“建芳,快走”
“二哥,那些是什么人?”
“隔壁村的一些小混混,以隔壁村二狗子为首,他们经常凑在一起抢东西,咱们离远一点”
突然,蔡建芳眼睛亮了,真是瞌睡了有人送枕头,这不是办法来了吗!
“大哥二哥,我去找大丫(同村好友)玩一会,你们先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