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临江边上话说书
郎骑竹马来,近前当头栽。同居大院里,两小无嫌猜。
张忠陪着毕老头三人钓鱼的时候,王鹃的弟弟骑着一根竹棍学姐姐带领骑兵杀仗过来的时候,被小贝用一根一头拴在石头上一头捏在手中的绊马索给放倒了。
额头都蹭破了,这下哭的,惊天动地,小贝无辜地蹲在一旁说着投降不杀,王鹃的弟弟一边抹眼泪一边摇头“骗人,投降死的更快。”
小贝一帮娃子闹的还算轻,翼州这里的寨子中的娃子已经分成了伙开打,轮流着当吐蕃军和唐军,通常都是唐军获胜,要是偶尔吐蕃的胜了,就得重来,直到被打败为止,吐蕃怎么可能胜?
这样的游戏原本就存在,只不过现在有了明确的定位,不是官抓贼,而是唐军战吐蕃。
百姓们不去管自己家中的娃子如何闹腾,只要不惹事儿,与其他的娃子一同玩就行,偶尔看的高兴了,还给娃子讲讲自己所听来的战况,其中夸张、渲染的手法都用上了。
就连因张小宝和王鹃在华原县的小梨园的说书形式也被人学来,在饭馆茶铺中讲,百姓们也愿意听,哪怕听过了很多遍,哪怕听的版本各不相同,听起来依旧是聚精会神,心里舒坦啊,隐隐形成了一股全民抗蕃的势头。
黄瞎子以前的时候就带着一个孙女给别人唱诗过日子,每当养大一个孙女之后,给孙女找个还算能看得入眼的人嫁了之后,就会再有荒乱的地方再捡一个孙女教唱。
五十有五的他二十年来,已经养大了三个孙女,准备再找一个孙女卖唱赚钱的时候,突然就发现了说书这个行当,觉得自己也能学会了赚点柴米钱,学了两年之后,凭借着走南闯北的见识,果然学成了。
由于京城说书的同行太多,讲的段子也就是那几个,一心想要寻找更多机会的黄瞎子就从京城来到了剑南道,一路走一路说,还真的攒下来几个小钱。
等到了这边之后,发现确实有很多的故事能说一说,与知道大概情况的百姓稍微打听了几天,自己编一编,这就成了段子,眯着那看不清楚远处景物的眼睛找到了大江与翼水河交汇处的翼水城。
城里有一临江酒楼,三层高,占街十丈,不小,往来车马喧嚣,于门前负责迎人的伙计进进出出,让人一看就知道生意不错,好地方,黄瞎子琢磨了下,决定就在这临江酒楼说说,好多得点赏钱,品品酒楼中的茶。
把眼睛翻翻,尽量露出白眼珠,刚才还拎在手中的棍子也拄到了前面,一点一点往里进,心里隐隐担忧人家不让进,以前没少遇到过别人撵出来的事儿。
但人家大酒楼自有大酒楼的风范,不管你是走路的,骑马的,还是坐辇的,也不管你穿的是锦绣袍还是麻布衫,进门便是客。
黄瞎子还没进门呢,只是向门里走,就有伙计过来掺扶,并四下里看看,见没有同行的人,高喊着一位进门,并给安排到离门近的地方,等会走的时候方便,站于一旁等人点东西。
通常来这里的寻常人都是吃完面或者是弄一碟子盐豆再加一碗最差的酒,伙计觉得这个老头也是一样,不可能到三楼去点什么山珍海味。
黄瞎子压根就没打算在这里花钱吃饭,无论怎么说,也比别处小摊子贵,味道好不好不重要,能填饱肚子就行,可不点东西万一人家给赶出去该如何?只好挑着便宜的东西选,要了一碟子的盐水豆,让人倒上茶,就不点东西,那意思就吃一碟子豆。
伙计也不管,哪怕一碟子豆子连那茶水钱都不够,依旧给送了上来,这茶也不是什么好茶,想喝好茶要另点,花钱的那种,并拿了半头蒜放在桌子上,吃蒜成风,有很多人进门的时候先问有没有蒜,有的话吃,没有换一家。
黄瞎子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没想到啊,临江酒楼竟然把买卖做到如此程度,快赶上三水县的水云间了都,那里吃饭是不管点什么,哪怕仅仅点一样最便宜的一文钱的东西都给送四个小围碟。
当然,要饭的就别走门了,到后面去等,有人吃剩了自然会给端来,哪怕偶尔遇到了没人吃剩的时候,也有隔夜的饭,加上用大木桶装着的菜叶汤,论仁义,水云间傲视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