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熠不仅欣然答应,更是敏锐地捕捉到了别的信息:“你不着急回衙门?”
端午假期不长,季熠这次从外面回来路过栖霞镇没敢直接去找人,但若是到山上还等不到谢观南,他节后势必会再去镇上的。衙门没有长假,那自然只有他这个闲人去陪他的小捕快了。可听谢观南之意,他居然是打算要在这里暂住的,这实在有些令他惊喜。
“我和秦县令请过假出来的。”谢观南微微垂下眼,他此刻觉得自己这个假更名不正言不顺了,但人都在这里了,说什么都好像有些矫情,他唯一觉得遗憾的大约就是原本他确实想去皎州看看自己到底能不能帮上都护府的忙,但如今看来,仅有的这个正经理由也站不住了。
一餐饭吃得堪称和乐融融。起初谢观南还担心他和苗姑有些日子没见,不知道聊些什么合适,没想到一说起僰道县,双方都立刻发现了能说的话题简直多不胜数。仔细想来,他们虽然是一道去的那里,但也几乎没有在那整个过程中有过多少交流。在路上是忙着赶路和处理中途遇到的事情,到了目的地后很快苗姑又进了隔离区,他们在那段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其实也差异挺大的。隔离区内外简直两重天地,如今再叙竟已有了恍如隔世的感觉。
苗姑跟他们细细描绘了她在隔离区里经历的大事小情,这些事连季熠也是头一次听。医者和士兵的能力是不同的,但在保护和拯救他人的时候所以付出的勇气是相同的。所以谢观南立刻就明白了为何苗姑这次之后愿意放手让苗家兄弟去从军的心情。
“我之前以为从军的无非两种人,一是为功名,想要一展抱负的,二是为生计,谋求一份差事的,但苗大和苗二好像哪一种都不像。”吃完饭没多久雨也停了,季熠和谢观南就一起送苗姑出门上山,走回头路的时候,他俩选了一条小路随意地散步,不关心多久能走回去,就像从前他们在林中随随便便能逛完一天那样漫不经心地走着。谢观南顺着苗姑母子的事儿跟季熠继续有一句没一句地边走边聊。
“他们想当兵跟你想做捕快的理由差不多,不是么?”季熠的脚步不疾不缓,堪堪就领先半步而已,在西雷山走谢观南不熟悉的小路时他总是这样,一边引路一边挡开时不时伸出来的树木枝桠,“逐渐用募兵取代府兵制,像苗大苗二这样的人可能会越来越多的。”
为将为帅的毕竟是少数,而且多由世家子弟出,白身自然也有靠军功晋升的,但这样的人才势必是凤毛麟角。当兵不奢求功名,也不仅仅为了温饱,还可以有别的原因,这样的事情在从前那种动荡的年代是普通百姓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是现在有了这种可能。
“这么说来,我阿娘确实提过,从前跟我家有往来的成衣铺也接过布甲的单子,当时还是府兵制,所以也会有百姓来买。”在本朝前期自发前去投军的百姓,是可以自己准备盔甲武器等装备的,不过谢观南皱了皱眉,“但京畿地区最先改为募兵制,这样的买卖就渐渐没有了。”
“这么说来,确实让咱阿娘少了条财路,真对不住。”季熠学着谢观南的词儿和语调笑着说了这么一句,但随后他很快收敛起玩笑的神情,“逐步取消折冲府其实也是希望减少对百姓的压力,我朝幅员辽阔,若为了征召府兵让百姓远离家乡,在服役的路途上折损人力物力,不失为一种浪费。”
府兵制的实质几乎就是全民皆兵,朝廷会给自发入伍的士兵比较优厚的待遇以及赋税上的减免,所以百姓从军的意愿是很高的,自行购买装备也就屡见不鲜了。这样征兵的弊端是征集的士兵素质良莠不齐,在管理上的难度会很高,像陇右军这样战力卓绝又忠心不二的军团是天时地利人和齐聚的前提下才可能出现的战时特例,大部分的府兵无法达到那种优秀的程度。
募兵制对征兵数量的需求大幅降低,但招募的士兵在遴选时就有一定的标准,对年龄、体格甚至头脑都有要求,所征召的士兵都是真正能上战场的战士,再由朝廷统一发放装备,统一的训练和管理,虽然数量上减少了,但实际的战斗能力是更有保证了。
“你的意思是,就算如今陇右军的兵权还在老师手中,但府兵制终将消失,对不对?”其实谢观南并非不明白一代君王一朝臣的道理,而且改制的好处也是十分明显的,推行募兵制的先决条件是平衡税收,因为只有当老百姓参军不再是为了避税,才不会有各地老弱病残入伍的事发生,这事其实从先帝在时可能就已经在做各种准备了。
“府兵制的消失是不可避免的,未来陇右军也会消失,但这不是因为二郎想要瓦解陇右军或剥夺老师的力量,是因为陇右军其实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而以今时今日我们的国力和方略,也不会再出现第二代陇右军了。”季熠在转到下坡路的时候向后伸出手去,等到谢观南过来牵起他才继续往前的步伐,“陇右军是动荡战乱的年代、在一个个战场上厮杀血战幸存下来的军团,它是不可复制的。”
而一个强盛的帝国,需要的是另一种类型的守护力量、一套完整可控的权力与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