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们率先发难。
从朝鲜、大同战事,以及陕西民乱开始说起。
然后对卢象升、赵率教、洪承畴进行弹劾。
有理有据,冠冕堂皇,振振有词。
其实,卢象升和洪承畴都是文官。
可他们都是‘重武’的支持者,属于文官集团的叛变者。
弹劾他们的,正是为了打击武臣。
兵部尚书李邦华,以及勋贵、武臣,纷纷下场反击。
文官中的重量级大佬也随即出手,将事情引申到‘重文抑武’的祖制上。
并将建奴攻占朝鲜、林丹汗进犯大同的事情,同兵政改革联系在一起。
对于东江镇、辽西、独石城等大捷,也有提及……那些都是武将的本分,该赏的也都赏了。
文官们的言语中,处处都是江山安危,声声都是黎民福祉。
一时间,朝堂上唇枪舌剑,刀光剑影。
“文武分途,以文抑武,乃是祖制,岂能轻易改变?”
“武人浴血沙场,乃是其本份,又怎能如此推崇武人?”
“文,是治理国家之核心,而武只是应对外敌的手段,绝不能相提并论!”
“武人粗鄙,只需出些蛮力,豁出去即可,可文官却是劳心劳力,二者岂能同日而语?”
……
论嘴皮子工夫,大明的文官说自己是第二,绝对没人敢自称第一。
再加上文尊武卑,是多年以来形成的风气。
武臣、勋贵们的骨头,早就被打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