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十五年,大齐开国二百三十八年,边关战事不断,国内盗匪猖獗,皆因先皇荒淫无道。

    先皇登基十六年,前十年还好,有太子帮衬,也算兢兢业业治理江山。

    自前太子去后,先皇只顾贪图安逸享乐,大兴土木,广造行宫别院,肆意搜刮民财,弄得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府城贪官污吏比比皆是,各地义军揭竿而起,朝廷镇压数次,仍不见效果。

    先帝因酒色掏空身子无力国事,不得已禅位给二皇子,也就是现在的明宣帝。

    新皇登基,却是个傀儡,手中无权,太后和王国舅一手遮天。

    明宣帝励精图治,境况有所缓解,却也没能打破这种局面,灾情依然不断,流匪依旧肆虐,边关战事连连。

    大齐京城初春时节,刚下过一场雨,天气渐暖,草长莺飞。

    京郊外一个庄子上,白日办了喜事,不说多热闹,却也人来人往。

    不像现在,入了夜,人声鸟鸣声都已匿迹。院中也静悄悄的,正房堂屋内一盏烛光摇曳,显得格外寂静。

    屋内地上跪着一人,看背影是个男子,身着红绸衣衫,脊背挺直,望着前面的妇人目光坚定,道:“娘,孩儿不想浑浑噩噩过日子了,想去边关闯荡一番,还望娘首肯。”

    妇人坐在上首,身穿宝蓝色衣衫,半新不旧,一根银簪将花白的头发盘起,再不见其他头饰,可见日子过得并不富裕。

    她凝望跪在地上的长子,半晌后才道:“谢衍之,我不许你去,就算你去了,也未必能出头,他们不许你出头,去了也是平白送了性命。”语气中带着惋惜,还夹杂着恨意。

    听了这话,谢衍之面露疑惑,起身坐到妇人对面:“娘,这是为何,我不懂,隐忍多年,我不想忍了。”到底是谁要打压他们家。

    他是武安侯嫡长子,根骨极佳,是练武奇才,也喜欢练武。

    可父母偏不许他练武。

    他百般恳求,父母也不同意,若不是发生了那件事,父亲不会找武师傅教练武,还让他保证,功夫不可在人前使用。

    他喜欢读书,读书也颇有天分,可每每他展露读书天分,父母总忧心忡忡。

    忽有一日,父亲把他叫进书房,千叮咛万嘱咐,读书习武之事不可告诉旁人,在外要不显山不露水,假装资质平庸。

    他不明白,问父亲为何?

    父亲说,为了保命。